《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简介
2013-09-24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及“发电厂热力过程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其功能是通过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进行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质量检测、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技术训练,使学生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的基本技能,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采用知识、技能一体化的模块训练方式,把每一个知识模块设计成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综合训练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等技能。
参考学时:26学时(周二、周四下午班级集体活动)。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电子技术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等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如下:
2.1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2)能够熟练使用焊接工具进行电路焊接;
(3)能够按照电路原理图正确装配电子产品;
(4)能够根据产品功能进行产品调试。
2.2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选用方法、识别与检测方法;
(2)掌握焊接材料、焊接工具选用方法、手工焊接工艺;
(3)解电子产品装配工艺;
(4)了解电子产品功能调试的简单方法。
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高度责任心;
(5)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安全意识。
3.教学内容
根据本专业学生对电子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以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原则,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设置了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焊接工具使用及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三部分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表1 教学内容描述
序号 教学内容 技能内容与
教学要求 知识内容与
教学要求 素质内容与
教学要求 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1.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IC芯片、电阻、电容等常用电子元器件
2.能够识读元件参数,能够使用万用表正确检测元器件质量 熟悉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性能、选用方法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8
2 焊接工具使用及电路焊接 1.能够正确使用电烙铁
2.能够利用焊接工具进行电路焊接 1.正确选用焊接工具及焊接材料
2.掌握手工电路焊接方法和要领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3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 1.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正确安装电子元器件
2. 能够通过电路调试,正确实现电路功能 1.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
2.掌握电子电路调试步骤及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决策能力 10
4.教学实施
4.1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为专科以上,具有较好的电子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能够用清晰简洁的专业语言讲授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具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4.2教材及相关资源
推荐教材:《应用电子技术与实训》,中国电力出版社,作者朱传琴、高安芹。
实习指导书: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行编写,指导书中包含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焊接工具使用及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三个部分的知识,并适当收录了常用电子元器件技术资料等内容。
4.3教学组织模式
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三者融入实习的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与管理相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引领,导入技能点与知识点。
表2 教学组织模式描述
实践教学
教学环境要求 实习室配备万用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和设备,学生每人配备电烙铁及常用电子产品装配工具
教学材料要求 教材、实习指导书、相关技术资料
教学组织模式 个人独立操作与小组团队协作相结合,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4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引领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教师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4.5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总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实习报告及各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
表3 过程考核描述
总成绩 出勤 实习报告 内容一 内容二 内容三
100% 10% 20% 20% 20% 30%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及“发电厂热力过程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单项技能训练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其功能是通过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进行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质量检测、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技术训练,使学生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的基本技能,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知识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采用知识、技能一体化的模块训练方式,把每一个知识模块设计成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综合训练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等技能。
参考学时:26学时(周二、周四下午班级集体活动)。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电子技术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元器件检测、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等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如下:
2.1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2)能够熟练使用焊接工具进行电路焊接;
(3)能够按照电路原理图正确装配电子产品;
(4)能够根据产品功能进行产品调试。
2.2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选用方法、识别与检测方法;
(2)掌握焊接材料、焊接工具选用方法、手工焊接工艺;
(3)解电子产品装配工艺;
(4)了解电子产品功能调试的简单方法。
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高度责任心;
(5)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安全意识。
3.教学内容
根据本专业学生对电子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以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原则,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设置了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焊接工具使用及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三部分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表1 教学内容描述
序号 教学内容 技能内容与
教学要求 知识内容与
教学要求 素质内容与
教学要求 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1.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IC芯片、电阻、电容等常用电子元器件
2.能够识读元件参数,能够使用万用表正确检测元器件质量 熟悉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性能、选用方法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8
2 焊接工具使用及电路焊接 1.能够正确使用电烙铁
2.能够利用焊接工具进行电路焊接 1.正确选用焊接工具及焊接材料
2.掌握手工电路焊接方法和要领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3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 1.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正确安装电子元器件
2. 能够通过电路调试,正确实现电路功能 1.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
2.掌握电子电路调试步骤及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决策能力 10
4.教学实施
4.1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为专科以上,具有较好的电子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能够用清晰简洁的专业语言讲授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具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
4.2教材及相关资源
推荐教材:《应用电子技术与实训》,中国电力出版社,作者朱传琴、高安芹。
实习指导书: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行编写,指导书中包含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焊接工具使用及电路焊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三个部分的知识,并适当收录了常用电子元器件技术资料等内容。
4.3教学组织模式
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三者融入实习的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与管理相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引领,导入技能点与知识点。
表2 教学组织模式描述
实践教学
教学环境要求 实习室配备万用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和设备,学生每人配备电烙铁及常用电子产品装配工具
教学材料要求 教材、实习指导书、相关技术资料
教学组织模式 个人独立操作与小组团队协作相结合,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4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引领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教师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4.5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总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实习报告及各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
表3 过程考核描述
总成绩 出勤 实习报告 内容一 内容二 内容三
100% 10% 20% 20% 2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