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梦想与责任同行,把青春书写在科研的奋斗之路上
2025-01-21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幸福的。”在电气自动化系的王婧老师眼中,这份热爱正是她多年坚持教研创新的不竭动力。她用青春和汗水,在教研领域书写了一段奋斗的故事,也在追求卓越中展现了她的责任与梦想。
将教研热情融入党的教育事业
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对教研创新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作为教研创新的实践者,王婧始终以党的教育事业为指引,将个人理想融入团队发展,用创新精神推动教研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她带领团队在智能配电网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承担多个科技项目、主持教研课题、组织国际化培训、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将科技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为校内教研创新注入活力。王婧和团队的努力不仅体现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
教研创新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真正的高水平成果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与打磨。王婧团队历时4年研发的配电终端实训装置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从第一代的基础调试功能,到第四代实现60余种故障模拟的综合型实训装置,团队每一次技术迭代都紧扣实际需求,确保产品贴近培训实际。这套装置现已在校内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和技术技能人员提升实操能力,获得了广泛好评。
为了在全国QC成果发表活动中争创佳绩,王婧带领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优化报告,从内容逻辑到排版细节,一遍又一遍地改进。活动前夜,她甚至逐字逐句核对了60多页的成果报告,将每个细节调整到最佳状态。最终,团队的努力获得回报,这项成果荣获全国示范级(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成为教研创新的重要标杆。
将人才培养融入服务学校实践
作为电气自动化系的老师,王婧深知教研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她将教研工作与学校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培养了一批批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
在“一带一路”项目中,她参与面向26个国家的学生授课,帮助国际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电网技术与实践,为全球电力合作与人才交流搭建了桥梁。这些成果彰显了学校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努力,也体现了王婧将梦想融入责任、用行动践行使命的决心。
同时,王婧带领团队完成了配电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牵头建设配电物联网示范区,并推动校内多个教研项目落地,极大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实训效果。
用成绩书写教研奋斗的答卷
辛勤耕耘换来丰硕成果,王婧在教研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刷新成绩单。近年来,她参与了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校内科研项目,团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引育计划,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团队的创新成果斩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以及其他重要奖项十余项。
王婧个人在专业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主持或参与编制国家标准2项,出版教材4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岗位建功标兵”“教学培训之星”等荣誉称号,成为学校教研创新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奋斗不止,梦想同行
王婧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将教研工作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她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将团队成绩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如果梦想和责任是一首长诗,她愿成为最激情的一句;如果梦想和责任是一首乐曲,她愿成为最昂扬的一段;如果梦想和责任是一部画卷,她愿成为最灿烂的一篇。在今后的教研创新之路上,王婧会始终坚持梦想与责任同行,把青春书写在教研创新的奋斗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