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训课程为例
2020-11-30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暴露了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弊端。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更需加快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以《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训课程》为例,从学情分析、模式“再定义”、教学实施、效果反馈4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研究,从而达到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 引言
2020年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学生学习状态发生重大转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工作指导要求,最大限度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应结合实训课程特点,进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互融合,充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各种虚拟仿真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课堂优势互补,保证高等教育教学在疫情期间正常进行,同时对于未来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路、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疫情背景下的学情分析
- 知识分析:教授对象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电力电子技术》等理论课程的专业知识,这些课程为学习该仿真实训课程提供了分析计算方法和专业理论知识,夯实了基础。
- 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电路分析技能和电子电路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仿真实训能力,同时对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接受度高,学生本身对网络终端设备操作熟练,具备使用移动终端学习颗粒化、可视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信息化资源获取能力较强。
- 行为分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课程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方式,学生对于新鲜教学方式感到好奇,信息化手段运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律、自学能力,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 学习条件: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教期间,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线上教学,学生在家学习,学习时间碎片化、颗粒化,学习环境相对随意,学习装备、网络环境各不相同,这需要老师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有效上课,同时需要学生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防止外界干扰。
- 混合式教学模式“再定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传统定义是基于信息化视角开展现实课堂及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但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与信息技术发展,以及疫情特殊时期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再定义”,下面以以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训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受疫情影响,结合学情分析,课程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课堂派、瞩目、MOOC、自建资源库、智慧教室等资源进行授课。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教期间,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线上直播录播+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库”相结合方式呈现。学生回归课堂后,主要采用“智慧教室+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库”相结合方式呈现;同时为切实做好线上教学与返校教学的衔接工作,检验学生线上学习成效,制定教学衔接计划并进行测试,教师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同时为有效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智慧课堂等教学环境,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看不见的可视化、摸不着的形象化、有危险的安全化、难理解的具体化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目的,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加快自我提升。
- 疫情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实施
- 课前自学
根据实训作业指导书要求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特点,构建基于MOOC+自建资源库+课堂派学习平台的网络资源,在自建资料库中,根据课程需要制作三个情境,9个任务,共计27个课时的网络课程资源,每次课前,由教师在课堂派学习平台上传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发布预习任务,进行远程跟踪学习,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平台完成课前预习,进行在线测验和难点投票,同学们可将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微信群中进行讨论,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答疑讨论[2]。
- 课中探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课程前期采用线上授课,后期回归课堂,采用智慧教室进行授课,直播授课中教师作为整堂课的主持人,以直播方式进行课程讲解、作业讲评、重难点讲解、总结强化,针对仿真实训案例进行逐个讲解、线上演示,同时不做“麦霸”,杜绝“一言堂”现象,让学生在观看直播中进行弹幕互动、课堂讨论、在线答题,采用共享屏幕方式,请同学进行仿真实训演示。同时根据抗疫期间涌现的感人肺腑故事,引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和爱国力行的精神,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课后提升
课后教师在平台中下达实训作业任务,进行网络监测和网络指导,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录课回顾、在线作业、互评讨论和新知拓展。
- 实施效果
- 多样教学方式,保证完整连贯。为了更好地完成线上教学,顺利推进实训课程学习,利用课堂派、瞩目、MOOC、自建资源库、智慧教室等资源进行线上直播、线上教学和线上答疑,有效利用各个知识来源渠道完成自身知识的整合和自我构建。 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充分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3]。
- 多维互动创设,点亮高效课堂。结合“难点线上投票”、“头脑风暴”“小组抢答”、“思维导图”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多形式互动,充分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 课后日志总结,提升实训效果。每次课后,教师通过课堂派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将实训日志上传提交,运用平台功能,教师可以直观了解到学生提交情况、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实时查看教师对作业的批阅情况,通过反馈,师生增进了理解,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 丰富多彩表彰,课程落地开花。实训结束后,进行“实战结果”展示,同时根据线上成绩数据分析,结合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进行合理打分,对成绩优异同学颁发奖状,同时鼓励所有同学保持锲而不舍、奋勇向前精神,使实训课在美好气氛中落下帷幕。
-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暴露了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弊端。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更需加快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以以《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训课程》为例,从学情分析、模式“再定义”、教学实施、效果反馈4个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的研究,达到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真真. 混合式教学实施的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申艳霞.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通识课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李飞燕.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冶金管理,2020(1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