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线·线上先锋】电网云学建新功
2020-06-12
5月28日,“电网云学”直播课堂首季最后一讲顺利完成,直播和回看累计圈粉突破50万!此刻,直播演练室沸腾了,大家纷纷击掌相庆。
在欢庆的人群中,最激动的要数教务管理中心的共产党员突击队。这支由10名共产党员、3名共青团员组成的先锋团队,自3月下旬启动直播准备工作以来,6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身披星星,头戴月亮,不断打磨课程,不断擦亮招牌,在系统内外叫响了“电网云学”品牌。
“让我来”是一种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开辟“电网云学”系列直播课堂,学校要求首季直播完成50讲,要在系统内外打造出“电网云学”培训品牌,这是硬任务,更是学校党委的重托。
号角已经吹响,责任扛在肩上。在重大的任务面前,在攻坚克难的重要时刻,教务党支部迅速成立共产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战斗状态,开启奋斗模式,组织课程打磨,研究直播特点,学习直播技术,以实际行动书写“五个答卷”。
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指导团队,这个团队里既有实战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学资深专家教授、又有多次在培训教学比赛中获奖的中生代骨干,还有思想超前的年轻博士。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直播团队,既有拥有多年数字媒体经验的行家里手,也有思维前卫潜心钻研业务的年轻人。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他们没有畏惧,面对没有直播的经验可参考,他们没有退缩,他们相信,只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部门根据选题和指导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分工研究选题内容,根据直播课程的新要求,共同研讨培训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从直播的选题到课程大纲,从课件制作到直播试讲,从一步一步打磨到直播前的全流程演练,从直播的引导到播后总结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指导组组长苏庆民,因为作风硬朗、工作努力,被大家称为团队中的“铁人”,年过半百的他青春迸发,和大家一起研究起当前最“潮”的网络直播课来。白天工作头绪多就晚上加班干,有时亲自上场为选手作示范,带领着整个团队向前冲,“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经常与大家共勉。罗强带领的数字媒体处的直播技术团队经验不够,他们就到校外到网上学习,加快补课,直播技术不足,他们就买来相关书籍,加快研究提升。“这两个月的时间,我边干边学,向书籍学习、向专业导演请教,感觉确实直播技术提升了很多”,拿着对讲机很有导演范的韩旸深有体会地说。
许多选手经过刻苦的训练,实现了直播授课能力的快速提升,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凤凰涅槃。“指导组专家兢兢业业,确实对选手提升帮助很大,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电网云学直播工作总结会上,电网检修培训部负责人谢德生深有体会地说。
“跟我上”是一种奉献
直播课的打磨是一项战线长、头绪多、需要反复推敲的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指导组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流程。每个课程,指导组至少要参加三次试讲,对内容、结构、课件、演绎方式、直播的仪态仪表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
在每天都有直播的情况下,日程排的满满当当:每天10:00前,要对即将直播的培训师进行最后的指导。指导组专家刘广艳,直播期间正好赶上搬家,为不耽误当天的直播,她凌晨4点钟就收拾完东西,把行李往新家里一扔,按点赶到了直播现场。“指导组专家既帮我们做加法,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又帮我们做减法,帮我们减压,真的是对我们帮助很大,我非常感谢他们。”参加直播的老师王婧说。直播进行的过程,是指导组最轻松的时刻,看到选手在流畅、生动讲解,看着内外网平台关注度的持续提升,他们由衷感到高兴。
直播完成后,就开始了一天的赶场过程,办公室、直播室、各部门会议室,两个月三点一线的生活都是这样度过的。对于培训师和指导专家来讲,课程打磨确实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候甚至是彻底推翻重建的过程。不断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再试讲再打磨,循环往复进行。为了确保第二天的直播效果,前一天晚上的再深化提升的过程是必须的。每天指导完,再完成手头的其他工作,11点以后回家对指导组副组长甘言礼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节奏。指导组成员刘晓,发挥专业特长帮主讲老师出主意、想办法,站在年轻人收看直播的角度帮助打磨课程。刘晓还身兼课程联络人的角色,每天晚上在工作群把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安排得妥妥当当。他的两个孩子还都小,每天刘晓出门时还没醒,等他晚上回家时早已睡觉了,孩子一直没见上他的面。有一天小女孩问她妈妈,什么事让爸爸出差一个月还没回来呢?
与传统课堂不同,直播课除了需要老师精湛的讲课功底、高超的演绎能力外,还需要精湛的转播技术。导播信号控制、视频信号切换、现场音频控制等操作细节也是一堂直播课成功的关键。为了做到直播信号与授课教师的课程结构设置、授课风格、现场课件操作节奏等细节的密切配合,直播团队需要反复练习、与老师反复磨合,老师练到几点,他们就陪到几点,演播室的灯光从早上一直亮到晚上十点,老师周末加练,他们就排好班陪着。直播团队中的张超刚刚结婚,为了直播工作,他放弃了在家度蜜月,一直坚守在直播一线。
团队的支部书记高建国对有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感到骄傲自豪,说“鲜红的党旗不但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高高飘扬在网上培训的第一线”。
“干精彩”是一种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直播课程对外展示的是学校的培训能力和数字化师资队伍的水平,要做成品牌,必须精益求精。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导团队不断加强学习,提前熟悉有关课程的内容,深入研究数字化师资的职业能力要求。
在课程打磨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了节省时间,多数时候打磨的过程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时候提出改进意见的方式甚至是轰炸式的。有些老师讲课过渡不自然,专家组就一句话一句话教,有些老师语速快,就领着一遍一遍练。作为指导组最仔细的人,丁梅教授大到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讲解的顺畅性,小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课件的字体,甚至行距、缩进等方面都进行严格把关,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有时候我们这个团队自己都觉得要求太苛刻了,但是为了不留遗憾,我们必须瞪起眼来找错”,指导组赵汝祥说。
作为50位主讲人中唯一一位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的徐坊降,通过帮助别人打磨课程,自己的授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讲课语速较快,这次直播也慢了下来。他白天帮着别人打磨,晚上回到家开始备课。为了提高直播课程的针对性,他组织8个省评价中心征求了上千人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出技能等级评价中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36个,在直播的过程中一一进行了解答,直播收看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652人,回看人数2天破万,成为首季的“圈粉”大咖。国网辽宁鞍山供电公司的变电运维员工白国光收看直播后,专门给他发来邮件写到“您的直播就是一场精彩演讲,我虽已年过半百,但课程中讲的‘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未来有方向’将鼓舞和激励我永远向前。”
国网河南电力的马景龙在第50期直播即将结束时留言写到:“我全程收看了学校50期直播,是电网云学的‘铁杆粉丝’,50期直播,期期精彩,内容都很新,也很实用,确实开阔了专业视野,对我们一线人员帮助很大,确实要为学校的老师们点个大大的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指导组和各专业培训部的共同努力下,正是因为注重一遍一遍打磨细节,培训师加快提升了运用直播课程“数字化”传播方式的能力,用合理的语言、生动的方式展现了自身价值。直播课程既体现出了“技术内核”,又体现出了“网课颜值”,突出了鲜活、服务、实时的特点,到6月5日已圈粉超70万。通过直播,以数字化形态展现了学校的优势,加快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数字化师资团队。
前进永无止境。电网云学系列直播虽然初战告捷,教务管理中心党员突击队,继续攻坚克难的决心没有变,他们将乘胜追击,全力筹划后续直播,力争早日达到圈粉过百万的目标。
在欢庆的人群中,最激动的要数教务管理中心的共产党员突击队。这支由10名共产党员、3名共青团员组成的先锋团队,自3月下旬启动直播准备工作以来,6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身披星星,头戴月亮,不断打磨课程,不断擦亮招牌,在系统内外叫响了“电网云学”品牌。
“让我来”是一种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开辟“电网云学”系列直播课堂,学校要求首季直播完成50讲,要在系统内外打造出“电网云学”培训品牌,这是硬任务,更是学校党委的重托。
号角已经吹响,责任扛在肩上。在重大的任务面前,在攻坚克难的重要时刻,教务党支部迅速成立共产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战斗状态,开启奋斗模式,组织课程打磨,研究直播特点,学习直播技术,以实际行动书写“五个答卷”。
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指导团队,这个团队里既有实战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学资深专家教授、又有多次在培训教学比赛中获奖的中生代骨干,还有思想超前的年轻博士。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直播团队,既有拥有多年数字媒体经验的行家里手,也有思维前卫潜心钻研业务的年轻人。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他们没有畏惧,面对没有直播的经验可参考,他们没有退缩,他们相信,只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
部门根据选题和指导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分工研究选题内容,根据直播课程的新要求,共同研讨培训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从直播的选题到课程大纲,从课件制作到直播试讲,从一步一步打磨到直播前的全流程演练,从直播的引导到播后总结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指导组组长苏庆民,因为作风硬朗、工作努力,被大家称为团队中的“铁人”,年过半百的他青春迸发,和大家一起研究起当前最“潮”的网络直播课来。白天工作头绪多就晚上加班干,有时亲自上场为选手作示范,带领着整个团队向前冲,“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经常与大家共勉。罗强带领的数字媒体处的直播技术团队经验不够,他们就到校外到网上学习,加快补课,直播技术不足,他们就买来相关书籍,加快研究提升。“这两个月的时间,我边干边学,向书籍学习、向专业导演请教,感觉确实直播技术提升了很多”,拿着对讲机很有导演范的韩旸深有体会地说。
许多选手经过刻苦的训练,实现了直播授课能力的快速提升,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凤凰涅槃。“指导组专家兢兢业业,确实对选手提升帮助很大,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电网云学直播工作总结会上,电网检修培训部负责人谢德生深有体会地说。
“跟我上”是一种奉献
直播课的打磨是一项战线长、头绪多、需要反复推敲的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指导组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流程。每个课程,指导组至少要参加三次试讲,对内容、结构、课件、演绎方式、直播的仪态仪表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
在每天都有直播的情况下,日程排的满满当当:每天10:00前,要对即将直播的培训师进行最后的指导。指导组专家刘广艳,直播期间正好赶上搬家,为不耽误当天的直播,她凌晨4点钟就收拾完东西,把行李往新家里一扔,按点赶到了直播现场。“指导组专家既帮我们做加法,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又帮我们做减法,帮我们减压,真的是对我们帮助很大,我非常感谢他们。”参加直播的老师王婧说。直播进行的过程,是指导组最轻松的时刻,看到选手在流畅、生动讲解,看着内外网平台关注度的持续提升,他们由衷感到高兴。
直播完成后,就开始了一天的赶场过程,办公室、直播室、各部门会议室,两个月三点一线的生活都是这样度过的。对于培训师和指导专家来讲,课程打磨确实是非常痛苦的,有时候甚至是彻底推翻重建的过程。不断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再试讲再打磨,循环往复进行。为了确保第二天的直播效果,前一天晚上的再深化提升的过程是必须的。每天指导完,再完成手头的其他工作,11点以后回家对指导组副组长甘言礼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节奏。指导组成员刘晓,发挥专业特长帮主讲老师出主意、想办法,站在年轻人收看直播的角度帮助打磨课程。刘晓还身兼课程联络人的角色,每天晚上在工作群把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安排得妥妥当当。他的两个孩子还都小,每天刘晓出门时还没醒,等他晚上回家时早已睡觉了,孩子一直没见上他的面。有一天小女孩问她妈妈,什么事让爸爸出差一个月还没回来呢?
与传统课堂不同,直播课除了需要老师精湛的讲课功底、高超的演绎能力外,还需要精湛的转播技术。导播信号控制、视频信号切换、现场音频控制等操作细节也是一堂直播课成功的关键。为了做到直播信号与授课教师的课程结构设置、授课风格、现场课件操作节奏等细节的密切配合,直播团队需要反复练习、与老师反复磨合,老师练到几点,他们就陪到几点,演播室的灯光从早上一直亮到晚上十点,老师周末加练,他们就排好班陪着。直播团队中的张超刚刚结婚,为了直播工作,他放弃了在家度蜜月,一直坚守在直播一线。
团队的支部书记高建国对有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感到骄傲自豪,说“鲜红的党旗不但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高高飘扬在网上培训的第一线”。
“干精彩”是一种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直播课程对外展示的是学校的培训能力和数字化师资队伍的水平,要做成品牌,必须精益求精。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导团队不断加强学习,提前熟悉有关课程的内容,深入研究数字化师资的职业能力要求。
在课程打磨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了节省时间,多数时候打磨的过程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时候提出改进意见的方式甚至是轰炸式的。有些老师讲课过渡不自然,专家组就一句话一句话教,有些老师语速快,就领着一遍一遍练。作为指导组最仔细的人,丁梅教授大到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讲解的顺畅性,小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课件的字体,甚至行距、缩进等方面都进行严格把关,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有时候我们这个团队自己都觉得要求太苛刻了,但是为了不留遗憾,我们必须瞪起眼来找错”,指导组赵汝祥说。
作为50位主讲人中唯一一位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的徐坊降,通过帮助别人打磨课程,自己的授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讲课语速较快,这次直播也慢了下来。他白天帮着别人打磨,晚上回到家开始备课。为了提高直播课程的针对性,他组织8个省评价中心征求了上千人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出技能等级评价中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36个,在直播的过程中一一进行了解答,直播收看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652人,回看人数2天破万,成为首季的“圈粉”大咖。国网辽宁鞍山供电公司的变电运维员工白国光收看直播后,专门给他发来邮件写到“您的直播就是一场精彩演讲,我虽已年过半百,但课程中讲的‘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未来有方向’将鼓舞和激励我永远向前。”
国网河南电力的马景龙在第50期直播即将结束时留言写到:“我全程收看了学校50期直播,是电网云学的‘铁杆粉丝’,50期直播,期期精彩,内容都很新,也很实用,确实开阔了专业视野,对我们一线人员帮助很大,确实要为学校的老师们点个大大的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指导组和各专业培训部的共同努力下,正是因为注重一遍一遍打磨细节,培训师加快提升了运用直播课程“数字化”传播方式的能力,用合理的语言、生动的方式展现了自身价值。直播课程既体现出了“技术内核”,又体现出了“网课颜值”,突出了鲜活、服务、实时的特点,到6月5日已圈粉超70万。通过直播,以数字化形态展现了学校的优势,加快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数字化师资团队。
前进永无止境。电网云学系列直播虽然初战告捷,教务管理中心党员突击队,继续攻坚克难的决心没有变,他们将乘胜追击,全力筹划后续直播,力争早日达到圈粉过百万的目标。